這份低碳72策,來自我們近期對相關學者和實踐者的采訪和約稿,以及對公開報告的摘錄,總結了城市低碳的策略與建議。其中有新鮮的思考,也有反復強調的部分。它涉及能源轉型、產業升級、生態建筑、低碳交通、循環經濟、綠色金融、科技創新和基于自然等八個方面,在中國發出雙碳承諾一周年之際,于“城市呼吸:2021 BMW卓越城市講堂”上發布。2021年,上海,東方明珠形狀的瓶裝水。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2021年,上海,東方明珠形狀的瓶裝水。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塑料為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然而,其不可降解性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特別是塑料袋、地膜、塑料瓶、食品包裝等,嚴重污染土壤、水體和生態系統。
廢塑料回收利用具有節約能源、碳減排和經濟性的三重意義。然而,由于相關政策法規不夠健全,回收技術不夠成熟,以及全社會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仍需時間,我國的廢塑料分類回收產業鏈尚不完善,主要通過物理法回收品類單一的廢塑料,大量廢塑料被填埋和焚燒處理或遺棄于自然環境中,回收利用率處于較低水平,同時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針對物理回收無法處理的廢塑料,采用廢塑料裂解法將其轉化為清潔油品或化工原料,是廢塑料回收利用的可行方向之一,在歐美國家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并形成了規模化應用。 而國內廢塑料裂解技術發展則相對滯后,僅有少數民營企業進行了廢塑料裂解回收的噸級放大或中試研究。面對嚴峻的環保壓力和碳中和的緊迫任務,國內煉化企業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相關研究:
(1)充分考慮廢塑料種類和組成,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出發對廢塑料進行裂解法回收處理。
(2)裂解回收方法的實施和建設應充分結合油品和化學品市場供求情況、上游廢塑料加工和下游煉油化工產業鏈,分短期、中期、長期實現特色以產油品為主路線和以產化學品為主路線。
(3)結合廢塑料回收企業現有技術和國內煉廠裝置情況,規劃符合國內實際情況的廢塑料裂解法回收路線,謀求煉化企業和地區塑料回收企業的合作共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