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盛虹突破“塑料之王”卡脖子技術(主題)
國產市占率由不足20%提升至50%以上(副題)
近日,在連云港徐圩新區新型石化產業園內,自主研發的、年產達13萬噸的PETG(俗稱“塑料之王”)裝置一次投產便實現成功。這意味著,在PETG領域長期存在的“卡脖子”問題,被江蘇企業成功攻堅,并開始進入量產階段。
較傳統的PVC和聚碳酸酯(PC)等材料,PETG因其優異的透明度、耐化學腐蝕性、抗沖擊性和易加工性,廣泛應用于建筑、醫療、工業等領域。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PETG市場規模超130億元,預計到2028年全球PETG市場規模將達到230.63億元,預測其間PETG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預估為9.62%。
一直以來,PETG技術壁壘較高,國內主流PETG工業生產技術和系列產品長期被國外公司掌握,在全球范圍內有能力量產的也都是外國企業。據介紹,盛虹控股集團的PETG項目,無論是在催化劑和聚合工藝方面,還是在產品性能優化、配方開發等方面,均實現了在國外技術上的再創新和再提升,其工藝過程副產物更少,能源利用率更高。
盛虹控股集團PETG順利產出合格產品,一方面將極大緩解國內市場的旺盛需求,可將國產產品原本不足20%的市占率大幅提升至50%以上;另一方面,將引領和推動下游行業加快高端化轉型步伐,助力相關產業鏈關鍵材料完成自主可控。
“實際上早在2019年,我們在技術上就實現了突破,但由于內外部原因,一直沒有進入生產線。這次投產,行業內都非常關注,未來我們希望能給產業鏈帶來更多的可能。”江蘇虹港石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榜立說。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投產的PETG,其主要原材料也均來自盛虹控股集團,即圍繞PETG,盛虹控股集團內部已經打通了從芳烴到PTA,再到高端酯類新材料生產的關鍵節點。不出園區,可完成從基礎原材料到高端新材料的生產,實現了產業鏈上下游的無縫對接,極大降低了成本,大大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
郭榜立表示,PETG國產化一旦實現大規模生產和應用,將對許多行業產生重要的影響。比如化妝品包裝瓶子、兒童玩具、醫藥用品、銀行信用卡等。目前盛虹石化的PETG產品,已經與下游的多個行業企業簽約試用。
強生產離不開強研發。在盛虹石化板塊研發團隊中,三分之一擁有海外碩博學歷背景。財報披露,2022年東方盛虹研發投入在16億元左右,2023年上半年研發費用達到近8億元。據悉,盛虹控股集團計劃未來3至5年還將投入百億元研發基金,持續拓展藍海市場并提升盈利能力。
此前盛虹控股集團與連云港徐圩新區舉行了“盛虹高端新材料項目”“盛虹全球先進材料研究院”簽約儀式,雙方致力于打造世界級研發平臺,以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前沿技術的探索、核心技術的攻關、創新成果的轉化等工作。(記者 胡春春)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