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塑料污染,大量采取其他材質的包裝代替,如玻璃、紙、棉布、無紡布等。但這些替代品與塑料包裝相比能改善環境污染嗎?
紙袋和塑料瓶。圖/視覺中國
11月22日,在2023年第五屆減塑論壇暨重復使用綠色經濟發展大會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溫宗國就塑料污染系統治理的政策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他指出,目前塑料污染治理路徑尚存在認識上的科學誤區,3R原則下要求禁限或替代塑料制品,但剛性需求下的替代品多數不具有更低的環境影響。
舉例來說,在大氣影響指標層面,如果中國一年所需使用的塑料袋都被紙袋替代,會增加37.5萬噸二氧化硫當量,約是原本使用HDPE塑料袋情景的8倍。
在水體影響指標層面,紙袋全生命周期產生的有機污染更為顯著,約是PP無紡布袋的38.9倍,是HDPE購物袋的16.4倍。此外,紙袋和PLA可降解塑料袋的水體富營養化的指標也較高。
在資源消耗指標層面,紙袋和可降解塑料袋的水資源消耗顯著,大于其他幾類購物袋。紙袋仍然是資源消耗最為明顯的購物袋。
溫宗國教授表示,塑料替代品的導向應該是對環境有益,因此,要全面客觀評估替代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要覆蓋從原材料、產品制造、加工運輸到最終處理的全生命周期過程,全盤考慮全生命周期對于各項環境指標的影響,包括大氣污染、水體污染、資源消耗三大環境主體介質。
九派新聞記者 武菲菲
編輯 劉萌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