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詩詞走中國
第十一集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四月芳菲書香氣。疫情期間,“云聽天下”欄目為足不出戶的松江學子更好地誦讀經典,立志育德,特別推出第一季——“宅家抗疫立志篇”十首古詩。今天,我們又迎來“云聽天下”第二季—— “云間學子愛國頌”。少年學子有志言,讀書本意在元元;心有春風通國祚,春潮一片愛國情。讓我們一起走進“云聽天下”第二季,立鴻鵠志,抒愛國情!
云聽天下·云間學子愛國頌
冷月蒼涼,盡照山河萬里;熱血沸騰,永守邊關悠長。明月依舊,邊關未變,歲月在蒼茫天地中沉淀了一個民族的家國情懷。本期云聽天下——跟著詩詞走中國,讓我們跟隨詩人王昌齡一起去感受邊塞的雄渾豁達。
精彩視頻建議橫版放大觀看哦!
云聽天下·尋文化根基
黑云壓城,銀沙連天,無數征人踏漫漫長路,扎根邊塞,只為守家國安康。關隘無情,看遍來往紛亂戰(zhàn)火,邊疆遼闊,接納各族交流融合。一幅幅壯麗畫卷里,繪盡了邊塞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人抒報國志,有人記征戰(zhàn)艱,有人描塞外景,有人拭離人淚。“投筆從戎”的王昌齡懷有遠大抱負,盛唐明月照亮一條民族自信的道路,他筆下飽含慷慨激昂的精神,又流露出濃濃的人文情懷。讓我們走進邊塞,看那陰山邊的“秦漢關月”,一起學習這首詩,體味“七絕圣手”的豪邁。
云聽天下·賞中華詩詞
出
塞
詩詞大意: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zhàn)萬里征人未回還。倘若攻襲龍城的衛(wèi)青和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云聽天下·抒愛國之情
大家好!我是上海師范大學附屬松江實驗學校一(2)班的章云清,本周的“云聽天下·跟著詩詞走中國”板塊由我為大家介紹詩歌《出塞》。
唐代詩人王昌齡,可以稱得上是邊塞詩的創(chuàng)始和先驅,其中的一篇《出塞》,讓我感受到了詩人心系邊關,希望邊疆安定的愛國情感。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月光下,邊關上,詩人借月抒懷:“我是秦朝漢朝時的明月,我照耀過那時的邊關,幾百年過去了,如今到了唐朝,我沒有變,邊關也沒有變,而戰(zhàn)爭卻一直不斷。我親眼看到無數將士血灑疆場,至死未歸,至今還有多少將士守衛(wèi)邊關不能歸來啊!”詩人對守關將士十分同情,他想著:“如果當年鎮(zhèn)守龍城的大將軍李廣還在,就一定不會讓匈奴的騎兵跨過陰山,侵犯我中原。”
從詩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詩人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充滿著強烈的愛國激情和豪邁的英雄氣概。同時,這首詩反映出人民渴望和平的強烈愿望。我們應該驕傲,我們生活在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應該銘記歷史,珍惜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
- END -
主辦單位:松江區(qū)教育局 松江區(qū)語委辦
本集策劃:上海師范大學附屬松江實驗學校
書法題詞:松江區(qū)教育學院書法研訓員謝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