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新聞行業的風向標,中國新聞獎的獎項設置和改變總能引發輿論關注。
澎湃新聞記者5月9日從中國記協網獲悉,中國新聞獎自今年起增設媒體融合獎項,設立6個評選項目,分別為短視頻新聞、移動直播、新媒體創意互動、新媒體品牌欄目、新媒體報道界面和融合創新,共50個獎數。
對于媒體融合獎項的評獎宗旨,中國記協網方面表示,在中國新聞獎中設立媒體融合獎項是順應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趨勢,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重要舉措,有利于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媒體融合獎項的參評范圍為經國家正式批準的報社(報業集團)、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和新聞網站,原創并在其移動端首發,于上一年度應用數字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進行融合傳播的新聞作品。其中,新聞網站指新聞單位和新聞宣傳主管部門主辦的具有登載新聞業務資質的網站。
至于受到業內各方關注的媒體融合獎項的評選標準,中國記協網方面一共給出了10條標準,分別是:
1.符合中國新聞獎評選總體標準。
2.即時性強、交互性強、共享性強,技術應用效果好,傳播效果好。
3.在全部一、二、三等獎獲獎作品中,超長作品不得超過2個。其中,短視頻新聞作品不超過10分鐘;移動直播作品不超過180分鐘;音視頻類新媒體創意互動作品不超過30分鐘。
4.短視頻新聞要求時效性強,新聞價值大,立意深刻;現場感強,音質畫面效果好,信息含量豐富;剪輯精心,短小精悍。
5.移動直播要求策劃周密,能夠全面迅速準確地采集與傳播新聞現場的重要信息,音質畫面清晰(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可適當放寬),充分體現新媒體直播特征,體現用戶的參與性、同場感。
6.新媒體創意互動要求主題鮮明,特點突出;交互性強,社會反響好;技術先進,有傳播力、感染力;體現新聞性、互動性、技術性的高度統一。
7.新媒體品牌欄目要求內容選擇與欄目定位、發布平臺相適應;發布量大、交互性強;編排制作精良,社會影響較大。
8.新媒體報道界面體現新聞性與藝術性的統一,運用圖片、漫畫、音視頻等手段表達新聞主題、展現新聞內容,版面語言豐富,界面設計主題鮮明、風格獨特、布局合理、互動性強、色彩協調,便于閱讀。
9.融合創新要求作品在報道內容、報道形式、傳播渠道等方面有所突破或創新,傳播效果好,社會影響大,對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有積極引領和示范效應。
10.鼓勵內容呈現方式創新和技術應用創新的作品。
此外,中國記協網方面還補充說明,媒體融合獎項總設獎數額不超過50個。其中,一等獎不超過10個;二等獎15個左右;三等獎25個左右。
中國記協向一等獎獲獎作品的主創人員頒發中國新聞獎獎杯、獲獎證書和獎金;向二、三等獎獲獎作品的主創人員頒發獲獎證書。按“集體”申報的作品,向該作品的刊播單位頒獎。